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北京晨报报道:《杨波的“十万工程”梦》
2015-11-23 16:31:04    来源:


同时,在新疆鄯善县,杨波还与县教育局达成协议,资助50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高中3年的生活费,每人每月500元。3年资助金额总计90万元。

其实,杨波并不富裕。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资助这些学生,他已经将自己在北京唯一的一套住房典当了出去,为了教育,下一步这套住房也要和书画一起义卖。

“经济富裕的人去做好事容易,我是艰难去做的好事,只要有钱,我就会毫不犹疑地拿出来给贫困子弟交学费,这样的好事我从1988年到现在一直坚持着,我觉得是一种习惯了。”杨波说。

公益办学,23年坚守对老区的承诺

杨波说自己从小就是有梦想的人。

“小时候有自己的梦想,想做工程师、军人或是歌唱家,做一个爱国对国家有用的人,没想到最后成了教育工作者。”

1988年他从一名学生家长手中接到了翻译《全美大百科全书》的工作。这一次,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在给家里一些钱外,他拿出7000元,捐给了当时的一个教育基金会。

1988年,70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十几年的工资。“房东当时还骂我有病,让我去要回来。”杨波笑笑,“其实,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一些渴望求学的贫困学生,我不想他们的求学经历像我那么苦。”

23年前,杨波带领北京的名师到湖北黄冈支教。当地黄梅县一位中学老师来到杨波的住处,在交谈中向他透露,学校的外语老师奇缺,其他老师也很紧缺,有的老师带七八个班,而这正是当时黄梅县的普遍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革命老区的师资短缺情况。最后,这名老师向杨波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帮助他们培训一些师资?

从湖北回京后,杨波找了不少专家商议,决定组建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原北京圆明园学院),并以为革命老区培养师资为契机,酝酿建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即:“为老少边穷地区培养和资助10万名人才”。

如今,23年过去了,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创立已经21年。“十万工程”这个对老区的承诺,杨波还在坚守。

■对话杨波

北京晨报:你现在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杨波:特别期待资助十万个贫困子弟的愿望早日实现,期待我的书画义卖成功,把外债还上,把校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期待政策的支持,期待更多的人支持我的公益办学,汇聚各方力量,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子弟感受到中国梦给他们带去的温暖。

北京晨报: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感受的是什么?

杨波:公益办学太艰难,没有政策的支持,一切等于零。特别期待有关部门为公益办学的民办大学政策上开绿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陈昔未教授书画作品
  • 京ICP备14027885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796号
  • 电子信箱:swgc1994@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聂各庄东路10号 电话:010-62407068 手机:17610690120 联系人: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