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杨波校长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17位“福平助学金”受助学生展开座谈。座谈会上,杨波校长以“厚植爱国信念,传承公益精神”为主题,与青年学子深入交流,鼓励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杨波校长回顾了自己37年来捐资助学、公益办学的经历。他动情地说:“我从小立志报国,16岁参加工作,22岁开始捐资助学。后来创办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及其前身,就是希望帮助更多贫困学生有书读、有学上。”他提出“资助十万贫困学生”(简称“十万工程”),并始终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践行“教育为本,天下为公”的理念。
杨波校长强调,助学金不仅缓解经济压力,更是一份社会的信任与未来的嘱托。它是照亮前行道路的一盏灯,而不是压在肩头的一块石。他鼓励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践行利他精神,哪怕是为同学打一壶水、帮室友带一次饭,都是“利他”的实践,并寄语大家“成为温暖而有力的点灯者”。
他特别指出,青年要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要牢记党和国家对青年成长的关怀与期待,坚定理想信念,将青春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面对学生提到的“大学迷茫期”,杨波校长建议大家“多读经典、多明历史”,从《论语》《孟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汲取中华智慧,同时鼓励大家课余兼职、参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责任感与管理能力。
来自三所高校的学生代表也踊跃发言,分享受助感受与成长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邱同学表示,“杨校长的真诚与坚持深深打动了我。未来我们要把这份爱心推广与传承下去。”北京大学张同学敬佩杨波校长“年少有为、热心教育”,立志在学术道路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清华大学吕同学来自新疆,就读理论与应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他希望继续读博,“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多位学生提到将把资助转化为动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清华大学魏同学说:“我希望接过这份爱心,在未来帮助更多人。”北师大程同学希望把北艺传媒的公益事业“开枝散叶”,让更多贫困学子受益。清华大学赵同学表示,杨校 长的经历启示我们“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
北京大学吴同学就读临床医学专业,他说:“医学是直接服务人民的学问。我要打好基础,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有所作为。”清华大学黄同学说:“我亲眼见证杨波校长‘十万工程’的大爱,认为行动就是最好的效果——让孩子们知道有很多人爱他们、期待他们奋斗。”
北京师范大学茹同学说,杨波校长是“超越了功利达到道德境界的人”,“他的分享让我豁然开朗:只要努力发光、温暖他人,人生就有价值。”
座谈会最后,杨波校长勉励学子:“虽然你们此刻仍显稚嫩,但注定不凡。愿你们脚踏实地、步履不停,将来坦然说出——我奋斗过,我奉献过,我无愧于祖国与社会!”
杨波校长37年如一日投身教育公益,累计资助和减免学费的学生超2万人次,他的资助范围不仅在国内,而且覆盖欧洲斯洛文尼亚的新大学,该校贫困学生也得到资助。他是将儒家“仁者爱人”“天下为公”传统与当代教育理念相融合的践行者。他以教育扶贫、跨国助学等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倡议,为全球公益教育提供了一份动人的中国方案。
此次座谈不仅是一次助学回访,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它展现了教育公益的温暖力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报国、传承大爱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实践中的扎根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