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光明日报报道北艺传媒杨波院长:用愚公精神扶贫助教
2015-08-09 14:41:29    来源:
       2015年07月19日04版,光明日报以《杨波用愚公精神扶贫助教》为题,对北艺传媒杨波院长多年来献身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事迹进行报道。原文如下:
 
     一个善念,能够结出多少累累硕果?一个善行,能够凝聚起多大的力量?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的杨波,本着帮助更多苦孩子的质朴愿望,在扶贫助教的道路上一走就是27年。而今,他正向着“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资助十万贫困子弟”的目标进军。
 
        让扶贫助教成为生命元素和生活习惯 
 
        出生于江西宜春农村的杨波,19岁只身来到北京创业求学。求学的清贫和艰辛让他对有着同样经历的学子感同身受。“正是因为读书苦,所以会想到帮助更多苦孩子。”杨波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1988年,他将赚得的人生第一桶金——翻译外文书籍的2000元稿费捐给了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基金会。当时杨波租房子的房东知道了这件事,说杨波是神经病。但杨波却觉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扶贫助教的愿望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根。

 

      1995年是令杨波至今难忘的一年。那一年,他将全国14个省15个革命老区60名初中毕业生接到北京15所重点中学免费就读高中,并承担他们3年的生活费。以民间的力量而促成如此重大的活动,难度可想而知。杨波骑着自行车一家学校、一家学校地跑,说服了北京各个名校的校长,并获得了北京教育局同意。

 
       27年来,杨波几乎将全部积蓄用在了扶贫助学上。有人佩服,有人不理解,有人笑他傻。对于这些争议,杨波都一笑了之。“扶贫助教,行善为善,已经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杨波说。
                                                     
公益办学 文化立校 实践教学
 
      1994年11月,本着“发展人类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济困扶贫,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杨波创办了北京圆明园学院。2014年,学院由财经类院校转型为艺术传媒类院校,并正式定名为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学院转型升级后,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校园软硬件建设和各项投入,并形成公益办学、文化立校、实践教学。”杨波说。
 
1 2 下一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陈昔未教授书画作品
  • 京ICP备14027885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796号
  • 电子信箱:swgc1994@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聂各庄东路10号 电话:010-62407068 手机:17610690120 联系人: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