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公益办学33年不求回报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校长杨波的助学之路(之二)
2021-12-24 10:17:16    来源: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校长杨波从1988年捐资助学至今33年,资助贫困子弟遍布全国17个省、700多个县、1300多个村,培养资助和减免贫困子弟学费两万余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杨波出生于江西,为求学来到北京并创办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杨波坚持教学育人的教育方针,并立下“培养十万贫困子弟的宏愿”。从1988年,他向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2000元后,他与善念结缘,公益的脚步再未停止。

“穷”尽所有 坚定助学

1988年,杨波向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2000元后,他的公益路便一发不可收拾。1989年23岁的杨波经人介绍翻译《全美大百科全书》挣到一笔稿费,这笔书稿还没“焐热”,他便再次捐赠给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


1989年杨波以个人名义向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伍仟元用于资助老区失学青少年,得到时任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副国级领导人亲笔签发的证书。


连续两年捐款后,杨波引起了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关注。基金会秘书长主动找到杨波了解情况。见面后,秘书长详细询问了杨波的家庭情况,得知杨波是工人家庭,且初到北京创业时,秘书长劝告他:“你的爱心非常值得肯定,但是你这5000元可是相当于捐了一个普通工人十年的工资啊!考虑到你的情况,你现在也不容易,我建议你把这5000元先拿回去,等以后你有一定经济基础了再做慈善捐款。”听闻领导关心,杨波虽充满感动,但却并未有半点动摇,“这些钱用在贫困子弟身上,不让他们失学,是我最简单的心愿。”杨波一番朴实的话语深深感动了秘书长,最终接受了杨波的捐款。

资助贫困生 圆梦象牙塔

1990年,对于杨波来说是难忘的一年。他搬进北大西门的一处出租房内,办起了高考补习班。办班期间,他了解到很多贫困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放弃高考。这让杨波非常痛心,他找到这些学生,把他们招收到自己的高考补习班免费学习。这些贫困生中,还有些人家住北京远郊区县,上学路途遥远,在城里又无钱租房。杨波得知后,想到前几年自己也交不起房租,被房东催要的情景。他为了让这些孩子安心备考,把自己的办公室让出来作为学生宿舍,解决学生们的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杨波还不惜花“重金”聘请当时重点高中最好的老师为孩子们授课。在名师的指导下,杨波资助的贫困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他们中大多数被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当孩子们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杨波面前时,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公益初心。



情系革命老区 心向教育扶贫

资助贫困学生考入大学,让杨波深切体会到做公益的价值,他认为人活在世,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杨波想到,自己身边都有这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就更别说在祖国的偏远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区。于是,他萌发了去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的想法。1991年,他多次奔赴张家口、沂蒙山两地调研教育现状,并根据老区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后的大量时间,杨波都奔波于革命老区调研讲学,用实际行动为当地的建设做实事。1992年起,他组织了多次到边远山区的讲学。1993年,杨波决定组建北京圆明园学院(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前身),为革命老区培训师资的同时,酝酿建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

一个初来北京创业的青年,一个工人家庭出身的普通小伙儿,凭借一颗“公益友善”之心,开始了他的教育扶贫之路,而这条路一走就是33年。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陈昔未教授书画作品
  • 京ICP备14027885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796号
  • 电子信箱:swgc1994@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聂各庄东路10号 电话:010-62407068 手机:17610690120 联系人: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