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中国教育报报道:《一所民办高校的“十万工程”》
2015-11-23 16:49:13    来源:


  “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一些贫困学生不要像我当初那么苦。”杨波说。

  2013年至2015年,响应中央提出的面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的号召,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又在西藏、新疆和陕西延安等老少边贫地区资助了400余名贫困学生。

  今年2月,杨波又致函西藏和新疆教育厅,提出面向当地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开设“播种班”。最终,40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如愿考取了“播种班”来到北京。

  扶贫更扶智

  “播种班”班主任李冠军说:“接这个班前,院长专门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把这些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带,从这些孩子入校第二天起,我就住进了学生宿舍。”

  来自西藏阿里地区的学生曲丁告诉记者:“开学一个多月,我感觉学校特别照顾我们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这里我感觉学到很多东西。”

  3名新疆学生吃不惯食堂的菜,学校专门给他们开了一个小食堂。在教学上,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流能力不足的情况,学校调整教学计划,专门聘请国学老师从《三字经》《千字文》着手,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充实文化底蕴。

  “对大多数贫困家庭来说,单纯地给钱给物只能帮一时,只有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谋生本领,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杨波对此深有体会。

  不仅是校内的“播种班”,在数千里之外的新疆鄯善县,今年还有50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在家门口的“双语教学播种班”播种希望。根据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和鄯善县教育局达成的协议,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将资助50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鄯善县一中就读,每人每月可拿到生活费500元,3年资助金额总计90万元。

  实现“十万工程”

  在入校两周后,学校对“播种班”4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0名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都是务农或务工,都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除一名学生就读过内地西藏班外,其余39名学生都是首次离开家乡。

  对于未来,这些学生已经有了新规划:考公务员、开公司、到大企业上班……在新学校里待了一个月,阿瓦古丽已经喜欢上了这里。她逛了中央民族大学附近的新疆街,还参加了学校的吉他社团。她这样规划自己未来3年的学习和生活:“把专业学好,把英语学好,把吉他练好,然后回家考公务员。”

  杨波说:“20年前,在从老区支教回来的路上,我萌生了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我要资助10万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是我的‘十万工程’,也是我的中国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陈昔未教授书画作品
  • 京ICP备14027885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796号
  • 电子信箱:swgc1994@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聂各庄东路10号 电话:010-62407068 手机:17610690120 联系人:曹老师